当前位置:畅意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正文

中医是以阴阳五行为

为什么中医也讲“阴阳五行”

  一提起“阴阳五行”,人们一般会很快联想到旧社会专看坟地风水的“阴阳先生”,或在车站!闹市和街头巷尾给人看相。测字和卜卦的“算命先生”。于是,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阴阳五行似乎成了封建迷信的同义语、甚至中医学也被看作是故弄玄虚的玄学了,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即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阴阳二字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使用的。拿天气来说,有细雨绵绵的阴天、有晴空万里的艳阳天!拿日历来说!农历称阴历。公历称阳历,现代医学细菌培养有阴性菌和阳性菌之分、物理学中电极有阴极和阳极之分、化学中的离子有阴离子和阳离子之分,检查身体有阴性体征和阳性体征等等!由此可见。阴阳作为相对概念。是4642用来区别事物属性的,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十分广泛、渗透在中医学各个领域!从人体组织结构来说!上部属阳、下部属阴。外侧属阳、内侧属阴,体表属阳,内脏属阴、从人体生理和病理来说、正常7281的生理活动!是阴阳双方保持7218协调的结果,如果阴阳失调、就要发生疾病!从疾病的诊断来说!诊断任何疾病,都要区别1857是阴证!还是阳证,而对于疾病的治疗原则,就在于调整阴阳以恢复其相对平衡?中药也是以阴阳为指导用于临床的!如辛甘4140发散药属阳,酸苦涌泄药属阴。味咸药属阴!味淡药属阳、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明事物的变化规律和内在联系、它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自然界的五种物质、其他任何事物都可以与其相比拟而归入这五类。例如:人体的心、肝,脾、肺。肾(五腑)、筋。脉,肉!皮毛。骨(五体),眼,舌。口。鼻,耳(五窍)等以及春,夏。长夏。秋,冬(五季)。风。暑、湿。燥!寒(五气)。青!赤。白,黄!黑(五色)!酸!苦。甘、辛!咸(五味)等,均依次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以及按其属性所归纳的多种事物之间有着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将这种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用“生”“克”二字来表示、具体生克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又生火……这种“生”的关系循环不尽、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又克土……这种“克”的关系往复无穷、总之、中医学将阴阳五行学说作为阐述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的5549说理工具?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9556封建迷信毫不相干!中医是以阴阳五行为、

中医史的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先秦哲学的两个名词。阴阳作为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被广泛用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阴阳交替又被看作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此!医学中引进阴阳!不仅方便归纳某些孤立的现象,也为解释其中的变化提供了依据、《内经》肯定了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思想?把阴阳视为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普遍规律,因此。阴平阳秘(《素问·生气通天论》)是人体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阴阳不平衡则是产生疾病的根源!治病的根本意义就是调整阴阳、作为一个总纲!阴阳被广2123泛用于归纳邪正!盛虚!脏腑。经络、脉象、寒热。气味。表里等众多不同层次的医学内容,沟通了解剖,生理,病理。诊断,养生、治疗等许多方面,五行是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五种物质(木,火。土,金。水)。战国时期的某些思想家企图用它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此后五行学说又进一步发展!增添了五行相生相克,循环终始的内容、《内经》引进五行学说,将五行与脏腑。情志!季节,味!色等相配属,并以此来说明人体脏腑器官之间相4235互依存,互相7705制约的生克关系!《内经》已完全系统化的经络学说,是早期的经脉知识与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相结合的产物!经络的周而复始、运行气血。内连脏腑。外络肢节,使人体内外器官和各种生理功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借用阴阳五行而建立起来的脏腑经络学说,成为后世中医理论的核心!!

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影响?

  中医学中的五行应用   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4779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4294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6466土)的运化。9548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2.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母!肝病是这样。其他脏器的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2049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3.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等等,   从它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4120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7973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①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②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疗的、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的,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2332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为弱!必须补之,  6393 ③制定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的病证、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精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5858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与五行相通的五象:   五行—————土—————金————水————木————火   五谷-----化-----收----藏----生----长   五色-----黄-----白----黑----绿----红   五味-----甘-----辛----咸----酸----苦   五音-----歌-----哭----呻----呼----笑   五体-----肉-----皮毛---骨----筋----脉   五腑-----胃-----大肠---膀胱---胆----小肠   五脏-----脾-----肺----肾----肝----心   五官-----口-----鼻----耳----目----舌   五情-----信-----义----智----仁----礼   五神-----意-----魄----志----魂----神   五脏-----味-----声----液----色----心   五主-----口-----鼻----耳----目----舌   五臭-----香-----腥----腐----臊(膻)--焦   五液-----涎-----涕----唾----泪----汗   五荣-----唇-----毛----发----爪----面色。

糖尿病中医和周易怎么辨证

  中医辨证为消渴,分成上消!中消,下消。周易推算不会。去找大师!,

天干地支阴阳五行是什么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阴阳:阴阳   五行:金木水火土   字面意思是这样、说起相生相克、相互变化可以说黑久!一辈子,2736所以就不展开说了。

中医养生属于五行什么

  中医养生属于调理!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属五行!调理五行3016变化是养生的一种?,

中医行业五行属什么

  中医五行总体来讲就是一种归类,代表五种不同的属性.分别有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属性不断发生变化,有相生,相克,相乘,相侮.通过这些变化,在人体表现出的症状而进行辩证诊断.至于你说的制药是用水哪就不是属水了供只是一种材料的应用罢了.,

怎么学习阴阳五行八卦

  怎样学,真正的学问、都是通过生命体验而获得的、要学习阴阳五行八卦!也同样需要你把浮己作为自然生命的一部分去体验,   比如。你先从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把阴阳作为我们生命的一个元素来考察!然后、在阴阳之间来安置五行!即在日月之间来安排金木水火土、古人所谓“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如此一来!在你的生命体1453验之中,你自然会3014得到一个大体轮廓?即把代表阳的“乾”卦的三爻分别安置在天上地下与人中、再由人中之那一点展开、得到人的头颅躯体与四肢,构成一个五星形状的人体轮廓。然后继续把五脏四肢百骸相联系!再与一年四季与东南西北四方相联系。形成“春季东方木!夏季南方火。长夏中央土,秋季西方金,冬季北方水”的事物在时空中运行的整体图、让五行在阴阳中运转起来。最后再按照五行分别对应的心理。生理!生命的性德、事物的属性!如此一一展开!这样一来,你学习的东西就成为学问充实了你的生命!到最后,你再把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的阴阳贯串与一切现象。如此!你便会达到空前的高度。从而领悟大自然的奥妙,  5350 在学习过程中。你一定要注意研究古圣先贤的理论。如《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甚至儒佛道以及其他宗教的经典。一一学习,你就会无所不通、   当然。生命有限!如果你有过人的天赋!或者你与佛6864教有缘?能够从“心”上下手!直接从佛教经典下手。去认识宇宙人生真相,从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将这种智慧与爱心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这样的生命就会更加精彩了。、

五行对中医影响

  听说古时候的中医可以通过八字断病!其实现在也可以?

阴阳五行怎么看?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2009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5740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1671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7354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4084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根据五行学说、“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5479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2251金曰从革”。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则归属于金!“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以五行的特性对事物进行归类。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性质及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后,将其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中医学应用五行学说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机体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阴阳与五行的关系 阴阳学说主要说明事物对立双方的互相依存!互相消长和互相转化的关系!五行学说是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及生克乘侮规律、以说明事物的属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中医学里、二者皆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其物质基础!都是从宏观自然现象(包括)人体的变化规律,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来分析,研究!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及人体内外的各种关系!并指导临床辨证与治疗。!


中医是以阴阳五行为、中医的阴阳五行

您还可以浏览